師母的叔叔昨日下午辭世,享壽75歲(1937-2011),終生未婚。每當面臨這種生死問題之時,多有特別感觸。佛教以輪迴觀念看待死亡,稱這個過程為「往生」,但我實在說不出口,因為我根本不知道有無下輩子,而我亦非一神教徒,自然也不可能得到永生。想想自己已經47歲(1964),台灣男性平均壽命為76.2歲(2010年數據,女性82.7歲),如果運氣好達到均標(不求前標或高標),也不到30年可活,進入人生的下半場。將來這29年裏,未必全然是健康而不受氣的日子,雖說「花無百樣紅,人無千日好」,但每天都得珍惜時光,把握當下,盡量做到日日是好日的境界。
人生方面,等到明年年初升等教授工作告一段落後,面對未來的29年,希望做好自己,定期旅遊,看看這個奇妙而美麗的世界,運動保持好體力,有時和好友相聚小酌。撰述方面,以每年兩篇論文計算,未來的最高產量,頂多不過50篇而已,何況根本不可能。不妨先這樣,將碩論修改出版,博論再版,並將另類的宋人自殺史及心理疾病史結集付梓。然後規劃寫出自己喜歡的作品,至於別人喜不喜歡,則不在考量範圍之內。學校方面,盡量婉拒行政工作,絕不收不用功學生,以免浪費自己的生命,也磋跎別人的前程。
以上喋喋不休之語,設定在50歲的中年人。至於20多歲的草莓族學生,是否光鮮亮麗而不堪磨練?這個答案在自己心靈當中,而非他人。切勿眼高手低,必須為自己的前途去打拼,因為你們還有60歲一甲子活在地球上,時間還長得很,不好好奠基的話,喜歡打嘴泡而空幻想,未來的苦日子正在前方等著你們。
^^志強:人生體悟,體悟人生,就在一線之隔。也許人生是不斷體驗的過程,通過每階段的領悟,成就個人最終的選擇。現在想要的或許不是未來的目標,但此刻沒有實行似乎會成為將來的遺憾。這種矛盾的人生,只出現在當下選擇的瞬間,答案卻會影響人的一生。不管決定如何,是否感到遺憾取決於個人智慧,人生還是得走下去,未來的苦日子要如何變成甜美的果實?只有不斷的嘗試,才有機會找到答案。要努力!努力!直到找到解答的那一天。
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