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5:30起床,09:30出發。隨機選Kutna Hora或塔坡(Tábor)兩處之一,由於前者班次較早,於是決定去前者。捷克長程火車採包廂式坐位,6-8人一廂,open位,必須搶位,有點像區間車。現在能理解飛機上那位阿嫂會亂佔位子了,但別忘了機位不是搶來的。坐火車到Kutna Hora,以為直達,錯過轉車地點Kolin,到下一站才驚覺。站務人員的英語多半不太靈光,轉車資訊不好問,幸好我們有買本捷克地圖,可以知道路徑,否則便很慘。於是坐回去,從Kolin到Kutna Hora沒位子而用站的,遲了一小時,算是意外之旅。到站後,本想預訂回程票,但小姐說我們的車票是來回票,不必再買。兩人共用一張車票,Osob 2是二等車廂,Trida 2是來回。不知如何去市區,沒搭巴士,所以便跟隨人群走。大約十分鐘,抵達左側某教堂,照了幾張像,看招牌才知人骨教堂在右側。問I資訊,小姐很親切,買張圖像示意地圖。在人骨教堂外,得知外處二教堂、城堡、聖巴巴拉教堂聯票180 Kč,百芳不想參觀人骨教堂,故沒買。教堂不大,人骨卻堆積如山,像是納粹集中營或赤柬的照片,實在有特色,無怪乎遊客越來越多。本想坐市區巴士,無奈等不到,兩位陽明醫學院留學波士頓的博士生等更久,我們四人本想回去坐35 Kč的tour bus,無奈有人預約兩趟,要二十分鐘後才來載我們,一時失心瘋,決定走路過去。走啊走,還兼問路,大約50分鐘才到市區邊,已是15:10。不過,本地居民都會回答問路者,非常friendly。到了市區,深覺應該早點來的,濃縮式的走馬看花,邊照邊趕到巴巴拉教堂。房子外觀漆成單一顏色,由於每棟不同,倒配成多采多姿,有紫、粉紅、淡藍等。此地昔日為白銀產地,因胡斯戰爭及銀礦枯竭而沒落,聖巴巴拉大教堂(Chrám svaté Barbory)於1995年登錄世界文化遺產。教堂門票60 Kč,果然是世界遺產,把所有應該照的都照了,才離開。沒參觀城堡,回到市區,然後去小車站,誰知下班到大車站要18:11,來不及18:00那班,而巴士也不知時間,於是又走去大車站。走得好累,又好怨,終於在17:40走到。在月台等啊等,火車沒來,倒是18:11來了。原來週六減班,那班沒發車,倒是18:11最順,及時趕上18:33這班,又再與兩位台灣留學生相逢。坐上火車,運氣好,兩人獨居一個包廂,可是有個遺失的背包,不知是否是定時炸彈?到布拉格總站約19:45,急著直奔戲院,just make。坐定位後,才知是五人表演,三位演奏,兩位演唱,中場不休息,75分鐘結束,有點失望。不過,該劇院最大的賣點是為電影〈阿瑪迪斯〉的劇院之一,古典味十足,故表演節目多是莫札特的作品,藉以吸引觀眾,還可四處照像及攝影,根本沒人管,仍很划算。在廣場買份白腸,拿回飯店當消夜,吃完很快便陣亡。
Kutna Hora是捷克中古著名的銀礦產地,為兵家必爭之地,昔日銀輸入必經由火藥門,進入布拉格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