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8月30日 星期日

北歐之旅(4)20150820(四):里加(世界文化遺產)

第四日20150820(四)里加之旅。本團成員有35人(含一歲嬰兒),但老人頗多,最高齡為83歲,故笑稱「千歲團」。Islande Hotel早餐雖不如昨日,但還不錯,住宿人也不少,可見此城的觀光旅客亦多。起床及出發與昨日相同。忘了check out,急忙叫領隊停車跑回飯店,一大早便開始忙碌。里加城區比塔林大,建築風格多元(說難聽是未一致),哥德式、文藝復興式、巴洛克式,有東歐小巴黎之稱,建城始於815年,舊城在1997年列入世界遺產。先看聖喬治教堂,今改為郵局,屬於北歐民宅風格,樣貌不錯。此地成為漢薩聯盟的海港之一,因此教堂尖頂有風見雞,提供船家、漁民、港口攤販參考,逆風及海象不好之時,便不出海或做生意。此城風見雞頗多,可見當時海上貿易之發達。正面四個浮雕依序為海神、商業女神、和平、聯盟。右下方有聖喬治浮雕,一手持劍,一手持蛇頭,象徵斬妖除魔。旁邊有聖彼得、聖約翰教堂,聖者教堂都快到齊。聖彼得為本城的護城使者,教堂興建於1209年,原為木造結構,發生兩次大火之後,改為磚造,外部形式頗為特別,內部參觀收費。教堂側邊有四個動物音樂家(由下至上,驢、狗、猴、雞)銅塑,來自不來梅的漢薩商人所興建。三兄弟家,哥德式民宅,內部有木造結構,一樓是公共空間,廚房為求防火,地面鋪設磚頭,廚房旁邊地下還有儲藏室。臥室很小,提供多人住宿。門口的石碑是門牌地址,不是編號,而以符號行之,今放置於內部。參觀之前房子前面有兩位街頭藝人表演手風琴,稍後演奏國歌、〈綠島小夜曲〉、〈高山青〉、〈望春風〉,好犀利,團員感動之餘,投了許多小費,這團很大方。從三兄弟巷子回望,集合13th到20th各式建物於一巷之內。瑞典之門,牆高三公尺左右,城門原有25座,晚上關閉城門,如今只剩下瑞典門。城門上獅子為里加的市徽,象徵鎮守城堡,經過城門時許願將會實現。四周裝飾有廢棄加農砲管、剪刀鐵,主教堂,舊城最大廣場,融合哥德式、文藝復興式及巴洛克式。自由廣場雕像,雖是獨立所造,仍有舊蘇聯共產的味道。廣場四位士兵每小時換班一次,交班儀式規模很小。Laima是拉脫維亞著名的巧克力品牌,總門市在自由廣場前方五十公尺,還有紀念柱。公園橋上有許多愛情鎖,源自巴黎習俗,大陸亦多,台灣甚少。鎖是物質性的,能控制身體,怎能控制心呢?且有控制慾的傾向,反而有產生悲劇的可能性。在河橋畔偷採桑葚,滿甜的,所以稍後便在市集買了1.5歐小盒。民宅屋頂有黑貓,典故是:屋主和鄰居關係惡劣,將黑貓指向仇人。房屋下方的黑貓是原本的指向,屋頂是屋主和鄰居的關係改善之後,調整後的方向。另一民宅屋頂有狗的塑像,原本屋主姓D,故以dog來象徵。城牆下方白色石塊是原材料,上面紅磚是整建的,聽說白石被當地人拿去當建材,命運與台灣熱蘭遮城類似。火藥塔普普,倒是市徽牆有意思,將全國各地的州徽及市徽畫在此牆之上。波海三小國1991年從蘇聯獨立,稍早之前發起著名的波羅的海牽手運動,人數達兩百多萬之眾,形勢為之一變。三小國與芬蘭一樣採用歐元,相對於其他北歐國家仍使用自己貨幣,恐與其自身的歷史經驗與戰略考量有關,欲以聯合歐盟來對抗北極熊。午餐在老上海,老闆是89學運學生,如今也是中年人。菜色豐厚,搭配得宜,又美味。13:30至15:30逛中央市場,第一棟肉類、第二棟乳製品&超市,第三棟海鮮魚類,第四棟蔬果。超市物色好物品之後,代著一位長輩團員去逛百貨公司,沒什麼看頭,又返回逛市場,買些戰利品。草莓、小藍莓、小紅莓、覆盆子是北歐夏季的當令水果,新鮮好吃。
16:30登上伊莉莎白號郵輪,住在第五層,房間雖小,將大行李置於床下,空間使用上還算ok。比起遊三峽的船隻大很多,沒有柴油味道,廁所也沒異味。只是房間深邃,有安全的顧慮。前先去景觀酒吧看海景,17:30在第八層自助晚餐,樣式雖多,只吃幾樣台灣不易吃到的菜色,鮭魚有四道,排餐及燻鮭魚都新鮮而味美。鯡魚雖腥,台灣比較不議吃到,也吃幾口,還是不習慣。20:00去八樓Disco廳看節目,分為三種:駐唱歌手歌唱&旅客跳舞、舞蹈秀、抽獎。前二者很熱鬧,讓我們覺得值回船票價。兩位大學生女團員還被白人拉去舞池共舞,幸好人財都平安歸來。團員還買了綠色20號,在500(紅綠橙藍紫五種顏色,各100號)中35的機率貢龜,大家回去睡覺。

Islande Hotel

聖喬治教堂

聖喬治雕像

風見雞

聖彼得教堂

古今對照

內部

四隻動物音樂家

三兄弟家

門外高奏高山青者

門牌

各個時期的建物

瑞典門

火藥塔與市徽牆

愛情鎖橋

Laima巧克力塔

市政廣場

黑貓屋

犬屋

中央市場

伊莉莎白號郵輪



郵輪自助晚餐

郵輪上看夕陽

郵輪上的Disco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