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3月13日 星期日

311宮城地動的震撼一課

相信我的學生這兩天都看到電視的震撼畫面,知悉地震及海嘯的可怕性,也能體會生命的脆弱與無奈。經由這寶貴的一課,可將此「瞭悟力」(同理心,verstehen)發揮至論文當中。官方賑災運作的重要及關鍵,處置不好,反而將引發更大的民怨及騷動(志強);重新體認義倉於災荒救濟的意義(博淳);旱災時向神祇祈雨,宗教信仰帶給徬徨無助者希望及信心,治療人們的心靈(丁丁和如漸);自然災難後,孤兒領養問題,官方及民間如何因應,經費的來源(倖珠)。倘若有靈感,不妨留言或下週分享。

3 則留言:

  1. ^^志強:自然界的震怒,人類要坦然面對!前天看到遊艇在高速公路上面跑,還有氣仙沼市躺在一片火海裡,無法想像卻又怵目驚心。看著日本想到臺灣,我們能夠應付此類型的災害嗎?許多災難電影都強調災後社會的失序,日本民眾的反應卻呈現另一種風貌,連搶購民生物資都還在排隊,實在令人佩服!

    回覆刪除
  2.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。

    回覆刪除
  3. 看到新聞除了驚訝於日人的應變能力之外,也感受到一個災難的發生,不同國籍的人之前,大家都是人。過去的歷史,不能掩蓋都是身為人的同理心。政府對於災難的應變,更重要的是災後的身心重建,都需要很多的經費,國際之間的互相幫忙。因為之前有一個研討會認識的日本學生,現在也尚未回信,更有一個高中同學正準備要去日本學口譯兩年。這麼近的人。更有很深的感觸。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