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次到故宮一遊,主要的參觀行程為南宋的眾多文藝作品,在如斯多的作品中,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作品,莫過於是梁楷的「潑墨仙人」。為何會讓我印象最為深刻呢?首先是擺放的位置,此畫被獨立放在一個小閱覽室中央,旁邊環繞的作品多半是日本博物館的借調作品,唯有潑墨仙人為故宮館藏的作品,這可說是一個怪奇之事。接著在解說員解說閱覽室內的相關作品時,由於時間的因素只得跳過這幅作品,但下一個日本旅行團進入時,另一個導覽員卻針對此幅圖畫大加解說,反倒是一旁的借調作品看來就不怎麼重要了。基於上述兩點,以及下午老師的一些提點,讓我覺得梁楷的潑墨仙人值得好好深究一番。
回家後,將舊有的《故宮藏畫精選》拿出來看,就發現該本書就有收錄梁楷的「潑墨仙人」一畫,但除此畫外,卻沒有任何作品。接著在從圖書館中借閱到的《梁楷》一書中,才發現梁楷的許多畫作並不在故宮館藏,大多都已流傳到日本。包含著名的「李白行吟圖」。且在梁楷的諸多畫作傳入日本後,對於日本的禪畫和剪筆畫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,這也難怪為何眾多日本旅行團來台灣之時,導覽員會詳加介紹「潑墨仙人」。
根據眾多書籍上的記載,梁楷是個怪人。他早年跟著賈師古學習白描人物畫,但到了後期多是作草草成幅的減筆畫。不拘泥於人物的細緻描繪,僅僅抓出神韻,進而繪出其神,可說是梁楷減筆畫的最大特色。他用的線條為前人所無,稱為「撇捺折蘆描」,也用「釘頭鼠尾描」。而在歷史上這樣以減筆畫留名的人物,在梁楷之前,還有唐代的王洽和五代後蜀的石恪。
梁楷自號為「梁風子」,時人多稱「梁瘋子」。在宋寧宗年間(1201~1204)曾做過畫院待詔,也曾被皇帝賜與金帶,但「楷不受,掛於院內而去」。性格古怪,且好飲酒,常於酒後興致一到就畫出不守常規的「詭形珠狀」但特別傳神的人物畫。梁楷也常與僧人相互來往,故也畫過不少關於佛教的圖畫,像是「六祖斫竹」、「六祖撕經」和「布袋圖」等多種佛教題材的作品,且在完畫後,也好讓僧人在圖上題字。
在「潑墨仙人」一圖中,除了俐落的減筆畫外,還有關於意境上的描繪才是這幅圖畫最大的重點,梁楷似乎深受禪宗的影響,物有形則無意,無意則失神,是故,如何脫離有形而繪其神,顯然成了梁楷畫作的核心要旨。觀看「潑墨仙人」一畫,五官似乎是難以辨認,但正因此特點,那模糊無法辨認的五官,更顯出仙人意境的所在,並未以形宥其意,進而達到出神的境界。若無好好欣賞,則難以理解畫中禪的意味。梁楷的畫作裡,多半都有種超然於物外,去尋求禪宗那種內心頓悟的風格,這點則是很多後來減筆畫家所難以達到的。
徵引書目
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著,《故宮藏畫精選》,香港;讀者文摘亞洲有限公司,1981。
李福順,《梁楷》,北京;新華書店,1982。
學長><
回覆刪除怎麼沒有我的@@"
抱歉,因為還是沒有收到你的相關資料,所以你的部分就沒有辦法一併放上去,麻煩你將相關資料寄到我的mail:children501@yahoo.com.tw,我收到後會盡快放上來的。上面兩條回言裡頭因為mail打錯,所以直接就刪除掉囉。
回覆刪除學長的mail我都寄到背下來了OTZ
回覆刪除重寄了,
請學長看看~
謝謝!!
我收不到,我收不到,你所謂的,宋史的報告,我怎麼都收不到,若你知道...
回覆刪除看來應該是信箱的問題,將電子檔帶著,你直接放到我的隨身碟好了。
OK
回覆刪除